共计 3233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学习方面
基础学科方面
最近一段时间,逐渐接受了学校的课程,并想要付出自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课程上:操作系统原理,计算机网络,计算机组成原理。
这一部分,我选择用 细读、复述、总结写出的 方式进行学习。目标的前端岗,主要学习跟前端最为密切的部分,比如操作系统中 进程与线程、进程调度等等;计网中 http 协议方面 …
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,我相信,会是对更多底层知识的了解,对现有知识的补充,利于对项目优化、更好的实现,同时也利好 ” 八股 ”。接下来就是对 每个科目的优先级排序、每天的时间分配上。
最后 对算法学习,进度还是比较缓慢的,我需要逐渐行动起来了
会从最基本的数据结果以及其 API 的实现开始,这里我推荐 LabuLadong 的算法笔记,我会先学习,然后手敲,在进行优化,并最终封装,然后进行复述总结并撰写博客,期待有最好的学习效果。完成基础的数据结构实现,后面在具体算法编写中能选择更好的数据结构来优化 时空复杂的。
技术方面
小程序的开发告一段落了,最近因为折腾 docker 的问题浪费不少时间,不过好在我已经完成了。
开发环境
目前用 docker 搭建了 node、PHP 的开发环境,在使用的时候,直接命令就开启了环境,访问 localhost:8080 即可,并且具有代码映射能力,IDE 开发完接口,就可以实时呈现。
docker 的底层需要 wsl 实现虚拟化,并且需要 wsl2。不用 vmware 的原因在于,vmware 比较笨重,而且要配置开发环境,是会比 docker 麻烦很多很多。
对于 docker,我不打算深入学习,但我可以利用结构化思维,去了解 docker 运行机制,甚至机制我都不太需要了解,只用会一些场景的容器创建、启动、关闭的命令,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即可。docker 的三个大的概念:镜像、容器、卷。贯穿使用 docker 的大部分时间,不过每天都只是启动一下容器就没什么了。
最近电脑新装系统,还有一些环境需要我配置,不过好在 node 环境还在,起前端项目还是一条命令就欧克。我的中心还在前端 js 方面。我打算通过编写算法,敲小 demo 来熟练掌握 js 的语法,特别不好意思的说,我的基础语法其实一直不太牢固,我的学习都是知道了解层面,我知道对于 js 中的数据结构 api,在学习算法,我会同步的 学习如何具体实现,以前我会认为高级语言的数组等 API 不多 跟 JS 相比 在算法方面学习是否有些不同,但其实我错了,JS 只是提前帮你实现了更多的 api 使得这门语言用起来更方便,但实际上我是可以去学习如何实现这些 api 的,这让我对算法学习的语言选择就没有什么疑虑了,目前就是习惯用 js 写算法题,就是图方便!
技术层面
对于后端语言,对待 php 我会将它当作我通往后端的桥梁,由于市场中 php 很少使用了,大部分是 java。如果以后走全栈、架构,我需要有这种基础,但现在挺早的,只需要满足我日常需要就行,毕竟我是个人开发者,有时候写接口,我就用 php 实现。
最近体验了 claude 4.0 ai IDE 的,不得不说 体验感真的舒服呢,它通过调用一些 MCP,(mcp 其实是其次,最主要是,ai 自身能力很强)让代码编写 少了很多繁琐流程(以前 ai 写出代码,你需要验证是不是有问题,claude 自己会反思,自己会执行 bash 命令来执行,它自己会决策是否插入代码,然后启动项目,它都会自主验证。)目前 claude 还在编程能力上处于第一梯队,甚至是带头的能力。但体验还是有配额的,月租还挺贵。
目前我算是大批量增加了知识面广度,深度还不太行。深度层面,必然是枯燥,最难的。
前端方面,我打算在打好 JS 基础熟练度之后进军工程化,我相信,在深厚的 js 基础之后,框架的学习犹如纸老虎!因为我始终相信:大道至简,框架都是 js 开发的,我 js 很熟练,又怎么会畏惧?
前端样式方面,我打算 持续不断的联系基础的样式,同时我会学习 Element 开源框架 / bootstrap 的开发。
到现在,我有点意识到我给自己的安排是不是有点比较多了?
我觉得 其实还好吧,这方面我会协同 AI 来帮我决策,这有点涉及学习方法方面的东西,还需要再反思。
基本上所有的学习方面(以上聊过的)都是为前端服务,与前端联系最密切的部分,我相信,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性,也就不会是:学的方面太多,导致难以推进。只是时间分配上,还需要再研究一下。不过我不会给 研究阶段太多时间!
在扩展知识面上,我完全乐于接受前端新的技术,但我只想知道它们为前端哪个部分 提供帮助:提升开发体验,还是效率、协作呢?因为前端再出来新东西也是锦上添花的效果。
还有 AI 协作方面,不会 AI 会被淘汰,AI 又不止 chat, 还有 draft 能力,如何用 ai 高效的帮助我学习、开发、日常提升,还需要不断了解。
生活篇
最近我的收获
最近,一直在减肥,方式是:16+8,中午 12 点到晚上 6 点之间 吃两顿饭,早上不吃。
一直在吃一些药,有点脱发 hhhh。
16+8 让我从今年(2025)寒假、春天,就减掉了 20 斤,可能比有些人慢点,但中间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,一开始确实有点,因为晚上睡得晚,会饿,但后面就更好了一点,饿的时候就喝水,该吃饭的时候还是可以正常吃的,基本是一荤两素,或者一荤一素。现在在一个食堂档口,一荤两素也不贵,打算常去。
16+8 给我的感受是,上午的时候 挺饿,越到中午越有感觉,但这种饿的感觉对我来说是燃脂的感觉。谢谢,让我在打算减肥一开始 就接触到最好的方法,而不是一味的饿 或者 想执行但一直不能圆满的 运动。
单纯的饮食改变 是方便的,是可行的,是有效的减脂途径!
我想减肥,是为了给自己自信,而不是单纯为了取悦谁。或许是因为我也有点颜值焦虑吧!
这段时间提交了小程序开发的作品,结果还没出来,就先不说是什么比赛了。
前后端,策划书全都由我一人完成!我该说什么呢?我的毅力比较强吧!至少没有放弃。
暂无了,有了再更新。饿了,这会儿(指 9 月 20 号 上午 11.15)好饿呀,想不出东西了,这篇博客我没有按顺序写,写到这里才是这篇的告一段落!
认知篇
反思给我带来的收获
目前来说,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反思学习的过程,让我在认知科学、学习方法论方面都有所成长,因为不断反思学习期间的感受,会让我不断优化学习方法,上学的时候,很多老师总强调我学习方法有问题,我只会死读书,“其实脑子挺聪明”来“欺骗”我。以前不懂欸,我上学的阶段和我认知提升的阶段不在一个时候,我想 如果再给你从头再来的机会去上学,如果认知不改变,那么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。
就像 上面描写的的那样,反思给我带来的是对生活细微的感受,是对各个方面深层的感受,在了解了事情的本质之后,就会发现,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!我其实也是这样想的:我强调自我独立的成长,人的脑子到底能存储多少知识,到底有多么智慧,我试着填补更多知识来探索。(怎么感觉 越来越朝着 生命的起源、玄学方面进展了)
感谢一两本书:《认知觉醒: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》、《认知驱动: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》
在看完这两本书,现在我有所感悟的是:我们终其一生,认知可能会在持续提升,但每个人经历不同,成长的方式,速度都有差别,以前我对反思感悟的作用不以为然,但我现在才明白其中的威力。
看这些书的契机是:在高中阶段,压力比较大的时候,我就想 寻求成长的途径,于是碰到了《认知觉醒》,目前已经读了两遍了。我可以说,看书 不一定要一次性吸收书里面认为的所有知识,这必然不可能,我的第一遍是在高三,第二遍是在大学二年级。期间我从生活、学习中的感悟(与书中的知识有联系)这才形成了我的不断对书中知识的印证的成长。我现在每输出出来的文字,都是经过感受与现阶段的理解处理过的。以前我也是追求什么都吸收到位,看完书之后,我开始动摇了,到现在我比较全面的感受到了。
我在低谷期指高三阶段,还好心理比较坚强,挺过来了,这里面有些事我现在阶段还不好意思提及。就暂时 作为众人都有的压力吧,只是我的压力会更大。
我觉得 非常苦的阶段我挺了过来,以后再有什么难的人际问题、心理问题,对我来说都是一般般咯
高中的事我想放到以后再聊。